中钩
zhōng gōu
  • 拼 音:zhōng gōu
  • 注 音:ㄓㄨㄙ ㄍㄡ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中规。钩,圆规。《庄子·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应绳。’”《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藳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贯珠。”
    (2).指 春秋 时 管仲 射 齐 公子 小白 中其带钩事。《管子·小匡》:“ 管夷吾 亲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尝谓曰:‘卿罪重於中鉤,我任卿逾於 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於卿者乎?’”
    (3).犹上钩。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中:“钓丝之半,繫以荻梗,谓之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中鉤。”

  • 基本含义
    中钩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描写手法,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 详细解释
    中钩一词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创作,指的是在书法作品中运用钩画的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巧妙的描写手法,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和产生共鸣。
  • 使用场景
    中钩一词常用于文学评论、文艺创作等领域,用于描述作者在作品中运用巧妙的描写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 故事起源
    中钩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文章以巧妙的描写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著称。有一次,相如去拜访文学家司马迁,迁看了相如的作品后,赞叹道:“你的文章真是中钩之作!”从此,中钩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中的巧妙描写。
  • 成语结构
    中钩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中”和“钩”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小说真是中钩之作,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2. 这篇文章运用了中钩的手法,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故事的情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中钩与书法或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位书法家在书写字体时巧妙运用钩画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就像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中钩的手法一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以及不同文学流派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童话书真是中钩之作,里面的故事情节吸引人。2. 初中生:这篇作文写得真是中钩,读起来让人感觉身临其境。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小说运用了中钩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深度。4. 大学生:这部电影真是中钩之作,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5. 成年人:这篇演讲真是中钩,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