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马
pū mǎ
  • 拼 音:pū mǎ
  • 注 音:ㄆㄨ ㄇ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杀马以祭。《新五代史·晋出帝纪》:“丁酉,使 石德超 扑马于 相州 之西山。” 徐无党 注:“夷狄之礼也。”参见“ 扑祭 ”。

  • 基本含义
    指对马虽然扑的很厉害,但是没有实际的效果。
  • 详细解释
    扑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种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力,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士兵会用力冲向敌人的战马,但由于战马的力量和速度远远超过士兵,所以士兵的扑马行为并没有任何作用。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努力看起来很有力,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计划或者行动看起来很有希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场战斗。据说,有一次,一支军队面对敌人的战马,士兵们纷纷冲向战马,希望能够通过扑马来击败敌人。然而,士兵们的扑马行为虽然很有勇气,但最终却没有对战马造成任何伤害。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扑马”来形容那些看似有力,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的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语 + 扑马
  •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时间扑马,但最终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2.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有希望,但最后却以扑马告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扑马”与没有实际效果的行为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冲向一匹战马,但最终却被战马轻易地甩开,没有对战马造成任何伤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扑马”相关的成语,如“杯水车薪”、“画饼充饥”等,以扩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很用力地扑马,但是战马还是跑得很快。2. 初中生:那个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扑马,但最终没有实现任何目标。3. 高中生:这个政策看起来很有力,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扑马行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