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3流感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甲型H3流感与甲型H1N1同属甲型流感病毒,但其实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早在1988年,美国就发现了甲型H3流感病毒,一些针对它的疫苗早已被研制成功。该病毒非常活跃,多次在流感季节“袭击”全球,逐渐成为全球流感防控的重点病毒之一,目前(截止2009年8月)它也是中国较为活跃的毒株。

    甲型H3流感-基因变种

    2009年8月,根据香港最近的流感病毒分析,甲型H1N1流感占49%,H3占43%,显示两种病毒已成主流。香港卫生署顾问医生曾浩辉表示,甲型H3病毒在香港相当普遍,2008年主要是布里斯本型,2009年出现的甲型H3流感病毒与布里斯本型不同,出现基因漂移情况,但应是源自布里本班型的变种。

    他强调,流感病毒不时出现基因变异,加拿大、英国及澳大利亚均有病毒变异情况。中国香港正密切注视是否会出现严重个案,并与海外有关机构交换情报。他表示,即将运达香港的2009—2010年度北半球配方疫苗含布里斯本型配方,未必与变异的甲型H3流感病毒完全一致,但疫苗有交叉保护作用,高危人士如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幼童应注射。

    甲型H3流感-病症特点

    由甲型H3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患者常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关节痛等相对严重的全身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病程短,发热多在1到2天内达到高峰,3到4天内退烧,症状缓解,但乏力可持续2周以上。

    甲型H3流感-死亡病例 2009年8月26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处于夏季流感高峰期,联合医院一名患有长期病患的74岁老翁,8月25日证实感染H3流感死亡,暂时未知是否感染变种的H3病毒,但已成为自香港发现H3N2病毒变种以来,第3宗因H3流感的死亡个案。

    连同新增的死亡个案,香港2009年已出现3宗感染H3流感死亡个案。首宗死亡个案是一名有高血压及吸烟习惯的70岁老翁,他于7月28日因肺炎,到屯门医院接受治疗,但患者病情急速恶化,延至8月1日不治,化验结果确定老翁感染变种H3N2病毒。第二名死亡患者是东区医院一名76岁男病人,他于8月21日晚上入院,病情在数小时内急速恶化,至翌日清晨病逝。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表示,香港短时间出现多宗严重H3病毒个案,显示病毒正转变,加上本地正受到多种流感病毒威胁,包括新型流感及布里斯本流感,若病人同时感染,有机会出现洗牌效应,建议有关单位应该密切监控病毒样本,以及进行化验。

    甲型H3流感-应对

    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所以在感冒高发季节,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要注意回避感冒患者,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并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增强身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 基本含义
    指一种高传染性的流行性感冒,由H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 详细解释
    甲型H3流感是一种由H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它具有高传染性,可迅速传播给其他人。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症状。甲型H3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时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疫情和人员伤亡。
  • 使用场景
    甲型H3流感是一个专业术语,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经常被使用。它可以用来描述流感病毒的特定亚型,也可以用来指代相关的疫情和流行病。
  • 故事起源
    甲型H3流感的命名是根据流感病毒的分类系统而来。H3亚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在人类和动物中广泛传播的病毒。它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多次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流感疫情。
  • 成语结构
    甲型H3流感是一个专业术语,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1. 最近甲型H3流感在某地区爆发,导致许多人感染。2. 专家建议大家加强个人卫生,以预防甲型H3流感的传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甲型H3流感”与流感病毒和疫情联系起来记忆。可以将“甲型H3流感”想象成一种强烈传染的病毒,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流感病毒的知识,包括不同亚型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查阅相关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资料,以增加对甲型H3流感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要勤洗手,以防止甲型H3流感的传播。2. 初中生:我们学校组织了流感疫苗接种活动,以保护我们免受甲型H3流感的侵害。3. 高中生:甲型H3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