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恐怖主义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微恐怖主义 - 概述

    微恐怖主义,2010年是疲软的经济复苏、欧洲的危机、刺激计划、减税、还有预算辩论,外交政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新闻,因此称之为“恐怖主义之年”也许听上去很奇怪。微恐怖主义是一种新的战争种类,它可以定义为小规模恐怖主义,其执行者选择的不是最大或最引入注目的行动,而是那些有望成功的行动。

    微恐怖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它不是由高层指挥的,而是从下层兴起的,是由“基地”组织的分支所创造的,尚不清楚本·拉丹和扎瓦希里是否在进行指挥。但即便他们与这些活动完全无关,也并不会令人感到安慰,它只是强调了微恐怖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它不是由高层指挥的,而是从下层兴起的。

    微恐怖主义 - 主要特点

    1、微恐怖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不对称,它利用了自身的“小”以及由此产生的难以发现或控制的优势,它从阿富汗、也门和索马里这样的国家发起;当美国试图进入这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打击敌人时,却很难找到他们。

    2、美国的日程于是迅速变成了稳定该国并给予支持——进行国家建设,在这些地方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恐怖分子们选择这些地方正是因为这里是秩序与发展的黑洞,恐怖分子要做的就是躲起来并邮寄信件炸弹。

    3、在过去9个月内,企图针对美国发动攻击的数量和步伐超过了此前任何一年中全年的数量,2010年10月货机炸弹事件证实了这一点,而这种现象不仅在美国出现,2010年针对俄罗斯领土的恐怖袭击增加了一倍。

    4、在2009年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战争种类的兴起:微恐怖主义,它可以定义为小规模恐怖主义,其执行者选择的不是最大或最引入注目的行动,而是那些有望成功的行动。它是由“基地”组织的分支所创造的,强调了微恐怖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它不是由高层指挥的,而是从下层兴起的。

    微恐怖主义 - 社会现象

    微恐怖主义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打击

    1、微恐怖主义背后的逻辑,他们说我们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打击,打击敌人是为了让敌人失血而亡,这是他们称之为“千刀战略”的策略,列举了发动“出血行动”——即货机炸弹事件——的成本:两部电话,两台打印机以及运费,总计4200美元。

    2、基地组织曾经一直认为如果要被当作对手认真对待,它就必须计划并实施大规模行动。现在由于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连续受到打击,资金受到监控,领导人遭受无人机攻击,“基地”组织已经决定集中精力通过一系列较小的攻击来扰乱西方的生活。

    3、这种恐怖主义很可能不会激发震惊世界的那种大行动,独自行动即便取得了成功,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但这样一种想法更有可能是对现有技术的反应,而不是对未来的准确预言。微恐怖主义把赌注压在了席卷世界的一股强大力量上:技术的民主化。我们在所有地方都看到力量正从大型机构向个人转移。技术让人们能够把这些机构的影响力转向它们自身,从而产生类似于柔道的效果。

    微恐怖主义 - 微恐之年

    美国《时代》周刊12月27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 题:2010年是微恐怖主义的一年(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 基本含义
    微恐怖主义是指通过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散布恐怖信息、制造恐慌等行为。
  • 详细解释
    微恐怖主义是当代社会的新兴词汇,它是由“微”和“恐怖主义”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微”指的是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而“恐怖主义”指的是散布恐怖信息、制造恐慌等行为。微恐怖主义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恐怖信息,制造恐慌氛围,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个人或组织的目的,例如获取关注、传播谣言或煽动社会不稳定等。
  • 使用场景
    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虚假的恐怖消息,制造恐慌氛围。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谣言或煽动社会不稳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关注或传播个人或组织的极端思想。
  • 故事起源
    微恐怖主义一词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故事或来源可考。它是根据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而产生的新词汇,用以描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散布恐怖信息、制造恐慌等行为。
  • 成语结构
    微恐怖主义由三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利用社交媒体散布虚假的恐怖消息,制造了一场微恐怖主义事件。2. 这种微恐怖主义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恐惧,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帮助记忆微恐怖主义这个词语:将“微”和“恐怖主义”进行联想,想象一个微小的恐怖主义行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制造恐慌的场景。同时,可以将该词语与其含义和使用场景进行联系,加深记忆印象。
  • 延伸学习
    深入了解社交媒体的发展与影响,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研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相关知识,增强对社会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恐怖消息,就是在搞微恐怖主义!初中生:别相信那些微恐怖主义者散布的谣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高中生:微恐怖主义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新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