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炼
níng liàn
  • 拼 音:níng liàn
  • 注 音:ㄋㄧㄥˊ ㄌ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凝练 ”。紧凑简练。 叶圣陶 《倪焕之》五:“里面墙上挂四条 吴昌硕 的行书屏条,生动而凝炼,整个地望去更比逐个逐个字看来得有味。” 秦牧 《艺海拾贝·南国盆景》:“盆景‘缩龙成寸’,小小一株树就给人以苍劲挺拔,老干虬枝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们采用了拔萃、凝炼的手法。”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有时,他也会失于不够简洁和凝练。”
    凝鍊:凝炼。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祭文》:“少年举笔,固以充沛为主,然不可不知凝鍊之法。”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短诗底效用原在‘描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或说,‘表现一刹那的感兴’;所以贵凝鍊而忌曼衍。”

  • 基本含义
    凝炼是指将抽象的思想、观念、理论等变得简明扼要、精炼明确。
  • 详细解释
    凝炼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文字、言辞等简练、精确。它可以描述思想、理论、观点等被表达得简明扼要、精练明确,不含冗余和废话。
  • 使用场景
    凝炼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写作、演艺等领域。在写作中,凝炼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有力,增强表达的效果。在演讲中,凝炼的措辞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演讲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在演艺表演中,凝炼的表演方式可以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 故事起源
    凝炼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子罕》。孔子的弟子子罕问道:“凝炼何以为?”孔子回答说:“君子之道,凝而不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修养应该是凝聚的,而不是被炼化的。后来,人们将“凝而不炼”中的“凝炼”引申为思想、言辞等的简练、精确表达。
  • 成语结构
    凝炼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演讲总是凝炼而有力,能够深入人心。2. 这篇文章凝炼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3. 他的思想凝炼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凝炼”与简洁、精确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一颗凝结的水滴或一把锐利的刀,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凝炼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等,以扩展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经过凝炼后变得更加简洁、有力。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总是凝炼而深入浅出,让我们容易理解。3. 高中生:这本书的语言凝炼而精确,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4. 大学生:论文的摘要应该凝炼地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