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恩
pǔ ēn
  • 拼 音:pǔ ēn
  • 注 音:ㄆㄨˇ 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普施的恩泽。指皇恩。 唐 白居易 《神策军及诸道将士某等一千九百人各赐上柱国勋制》:“念天下材力之将,勇敢之士,进有征讨之苦,退有守捍之勤,藏之中心,何尝暂忘?而亟因大庆,思洽普恩。” 唐 薛逢 《元日楼前观仗》诗:“欲识普恩无远近,万方欢忭一声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咸康 末, 小魏公 沆 自闕下黜 循州 佐……未几, 沆 以普恩还京,命 隐 ( 郑隐 )偕行。”

  • 基本含义
    普遍恩惠,普及恩德。
  • 详细解释
    普恩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普”表示普遍、广泛,第二个字“恩”表示恩惠、恩德。普恩的基本含义是指普遍的恩惠或普及的恩德,即广泛地受到恩惠或享受到恩德。
  • 使用场景
    普恩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普遍受到的恩惠或恩德。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众多人的帮助或恩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体对广大群众的恩德。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位慈善家对社会的普遍恩惠,或者用来形容一家公司对员工的普遍恩德。
  • 故事起源
    普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孔子曾经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说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君王,君王的臣子要为天下人民谋福祉。后来,人们将这句话引申为普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普遍的恩德。
  • 成语结构
    普恩是一个由一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
  • 例句
    1. 他的慷慨解囊,给了很多人普恩。2. 这个慈善机构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普恩。3. 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给员工带来普恩,所以员工们都很忠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普恩”与“普天之下”和“普及恩德”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将其与慈善、帮助他人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恩惠、恩德相关的成语,如“恩将仇报”、“恩师益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帮助我们,给我们普恩。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给社区居民带去了普恩。3. 高中生:大学生们在寒假期间组织了一次义教活动,给农村的孩子们带去了普恩。4. 大学生:我们的导师一直给我们普恩,帮助我们在学术上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