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使
sàn shǐ
  • 拼 音:sàn shǐ
  • 注 音:ㄙㄢˋ ㄕ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代分配给诸王以下使唤的阉人。《唐律疏议·名例·工乐杂户及妇人犯流决杖》:“诸州有阉人,并送官,配内侍省及东宫内坊,名为给吏。诸王以下,为散使。”

  • 基本含义
    指各自散开去执行任务或使命。
  • 详细解释
    散使是由“散”和“使”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散使的基本含义是指各自散开去执行任务或使命。在古代,官府派遣使者出使外地或派遣官员到各地巡视,常常会使用散使这个词语来表示各自散开去执行各自的任务。在现代汉语中,散使也可以用来形容团队或群体中的成员各自分散去完成各自的工作。
  • 使用场景
    散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团队或群体中的成员各自分散去完成各自的工作。它可以用在工作场景中,形容团队成员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各自分散去完成任务。也可以用在学习场景中,形容学生们各自分散去做不同的学习任务。
  • 故事起源
    散使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七年》。当时,晋国派遣使者出使齐国,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对于晋国的使者非常礼遇,他派出了自己的家臣将饮食等物品送到使者的住处。使者回到晋国后,对于齐桓公的礼遇非常感激,他向晋国的君主赞扬了齐桓公的慷慨大度,并说:“君之散使,齐公之馈,不可胜言也。”意思是说齐桓公对于晋国的使者非常慷慨,送给他们的礼物非常丰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散使”来形容各自分散去执行任务的情景。
  • 成语结构
    散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散”和动词“使”组成。其中,“散”是动词,表示分散、散开的意思;“使”是动词,表示派遣、使命的意思。
  • 例句
    1. 团队成员各自散使,分头去完成各自的任务。2.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散使到图书馆、实验室等地进行自主学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散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团队或群体中的成员,他们各自散开去执行各自的任务,就像是一群小鸟飞散了一样。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散使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团队合作、分工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合力”、“群策群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小组里散使,每个人负责一个任务。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散使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3. 高中生:学校组织我们散使到社区去开展志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