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臣
péi chén
  • 拼 音:péi chén
  • 注 音:ㄆㄟˊ ㄔ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辞於行人曰:‘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 杜预 注:“诸侯之臣称於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 郑玄 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 孔颖达 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 欲以上卿礼 管仲 , 管仲 顿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让,乃受下卿礼以见。”《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陪臣 陆机 言,今月九日,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张含 ,齎板詔书印綬,假臣为平原内史。”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曰:诸侯境内,自相以下,皆为诸侯称臣,於朝皆称陪臣。”(2)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季氏》:“ 孔子 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2).古代外交使臣出使时,对对方国家的君主而言,亦称“ 陪臣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宗道 曰:‘僕与 夏 主比肩从事天子,若 夏 主自来,当相为宾主。尔陪臣也,安得为主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 安南国 王 阮光平 至京,遣其臣馈公土仪,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问陪臣好。’”

  • 英文翻译

    1.vassal

  • 基本含义
    指侍奉在君主身边的官员,也泛指依附权贵、出卖朋友的人。
  • 详细解释
    陪臣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官制,是指侍奉在君主身边的官员。这些官员在君主面前表现得非常恭顺,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是为了谋取私利而出卖朋友、背叛原本的忠诚。因此,“陪臣”这个词在现代使用中,常常泛指那些为了谋取私利而出卖朋友、背离原则的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出卖朋友、背离原则的人,用以批评他们的无耻行为。
  • 故事起源
    陪臣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君主身边有许多侍奉的官员,其中不乏一些为了谋取私利而背离原则的人。这些人表面上对君主非常恭顺,但暗地里却背离原本的忠诚。因此,人们将这些官员称为“陪臣”,用以批评他们的背信弃义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要由“陪”和“臣”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曾经是我的好朋友,但现在他变成了一个陪臣,出卖了我们的友谊。2. 这些陪臣为了谋取私利,背叛了原本的忠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陪臣”拆分为“陪”和“臣”两个字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君主身边陪伴,但他却是一个背叛忠诚的官员,这样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陪臣”相关的成语,如“谄上傲下”、“狐朋狗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背叛朋友的陪臣,我们不应该和他做朋友。2. 初中生:那些出卖友谊的人都是一群陪臣,我们要远离他们。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总会有一些陪臣出卖自己的原则,以谋取私利。4. 大学生:社会上存在着很多陪臣,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背叛朋友、背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