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扣
kè kòu
  • 拼 音:kè kòu
  • 注 音:ㄎㄜˋ ㄎ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构成]
    并列式:克+扣
    [例句]
    克扣粮饷。(作谓语)

  • 近义词

    剥削

  • 英文翻译

    1.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 详细解释

    ◎ 克扣 kèkòu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克扣军饷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克扣一节,且不要説他;单只领料一层,就是了不得的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克扣。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而据为己有。《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 宦承恩 ,剋扣钱粮米独吞。”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搜刮 山西 人民的血汗,剋扣 山西 士兵的军饷,做你们少数人的资本。”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这又不是营长的钱,藏着不发,多半是存了克扣军饷的心。”

  • 基本含义
    指扣留、扣押别人的财物或权益。
  • 详细解释
    克扣是一个动词词组,由“克”和“扣”两个字组成。其中,“克”表示剥夺、抑制的意思,“扣”表示扣留、扣押的意思。克扣的基本含义是指剥夺或扣留别人的财物或权益,不给予应有的支付或补偿。
  • 使用场景
    克扣一词常用于描述违法行为或不公正的行为,特别是在经济交易或劳动关系中。例如,某人在购买商品时被商家克扣了一部分货款,或者在工作中被雇主克扣了一部分工资。
  • 故事起源
    关于克扣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这个词语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已有使用。克扣这个词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社会中的经济交易和劳动关系有关。
  • 成语结构
    克扣是一个动词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家公司经常克扣员工的加班费,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2.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克扣”记忆为“剥夺扣留”的意思,表示剥夺或扣留别人的财物或权益。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克扣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克己复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扣留了我的游戏机,我觉得很不公平。2. 初中生:我们班主任经常克扣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让我们觉得很累。3. 高中生:有些家长会克扣孩子的零花钱,导致孩子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