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田
miào tián
  • 拼 音:miào tián
  • 注 音:ㄇㄧㄠˋ ㄊ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旧时寺、庙、庵、观占有的土地。主要由官府拨给和信徒捐献。庙田大都出租或雇工经营,所得用于祭祀和供养僧尼、道士或管庙人员。

  • 基本含义
    指官僚贪污腐败、占为己有的行为。
  • 详细解释
    庙田一词是由“庙”和“田”两个字组成。庙指官府,田指土地。成语庙田比喻官员以权谋私,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进行贪污腐败的行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人以权谋私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庙田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在古代社会中,庙宇拥有的土地是用来供养神灵的,属于公共财产。然而,一些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将庙田占为己有,私自占据这些土地,进行贪污腐败的行为。因此,庙田成为了形容官员贪污行为的象征。
  • 成语结构
    庙田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位官员利用职权将公共财产占为己有,真是庙田之徒。2. 这个项目本是为了造福百姓,结果被一些贪官占为己有,真是庙田行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庙”和“田”两个字分开记忆,庙代表官府,田代表土地,联想到官员贪污腐败的行为,便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相关的反腐败政策和法律,以及反腐败运动的历史和成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班主任是个好老师,他从来不参与庙田行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庙田行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 高中生:庙田行为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严肃查处。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为社会的廉政建设贡献力量,杜绝庙田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