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手
tuō shǒu
  • 拼 音:tuō shǒu
  • 注 音:ㄊㄨㄛ ㄕ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脱开手。
    (2) (动)卖出货物(多用于倒把手、变卖等)。
    [构成]
    动宾式:脱|手
    [例句]
    这批货脱手了。(作谓语)

  • 近义词

    动手、出手

  • 英文翻译

    1.(脱开手) slip out of the hand

  • 详细解释

    ◎ 脱手 tuōshǒu
    (1) [slip out of the hand]∶出手;离手
    (2) [get off one’s hands;sell;disppose of]∶卖出
    货物昨日已脱手
    (1).出手;离手。 宋 苏辙 《送毛君致仕还乡》诗:“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文待詔 画设色兰花一枝,用笔极细,鲜明秀润如甫脱手。” 陈毅 《卫岗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钱锺书 《<围城>序》:“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2).指把货物等售出。《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却如私盐包儿,脱手方可。” 茅盾 《子夜》七:“我们先前如果多收二三百万,今天也是照样的脱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六:“寄信太慢,万一把厂房脱手,那就麻烦了。”

  • 基本含义
    指失去控制或失去掌握,无法控制局势或事物的发展。
  • 详细解释
    脱手是指手中的东西失去控制,无法再掌握住。在引申意义上,脱手也可以表示失去掌控或控制力不足的情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失去控制或无法掌握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无法控制的局势或事物的发展。
  • 故事起源
    该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曹操的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手下有一匹千里马,非常难以控制,无人能够骑乘。曹操决定将这匹马脱手,让它自由奔跑。后来,这匹马竟然自己回到了曹操的军营,成为一匹顺服的战马。从此,人们用“脱手”来形容失去控制后又重新得到掌控的情况。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动词“脱”和名词“手”组成。
  • 例句
    1. 这个项目已经脱手了,我们无法再控制它的发展。2. 在关键时刻,他突然脱手了,导致整个计划失败。3. 这个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不能脱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脱手”与失去控制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手中抓住一个东西,突然失去控制,东西从手中滑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可以帮助记忆“脱手”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失去控制相关的成语,如“失手”、“脱缰之马”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手一滑,书就脱手掉在地上了。2. 初中生:他脱手了,导致比赛失败。3. 高中生:这个项目已经脱手,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重新掌控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