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青纡紫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tuō qīng yū zǐ ㄊㄨㄛ ㄑㄧㄥ ㄧㄩ ㄗㄧˇ

    拖青纡紫(拖青紆紫) 

    汉 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显贵。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岁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亦省作“ 拖紫 ”。《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 宋 黄庭坚 《昼夜乐》词:“直待腰金拖紫后,有夫人县君相与争。”

  • 基本含义
    指把蓝色的丝线和紫色的丝线拖在一起纺成线,比喻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使之混杂不清。
  • 详细解释
    拖青紡紫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年》:“拖青紡紫,未有成者。”原指将蓝丝线和紫丝线拖在一起纺成线,但因为两种丝线颜色不同,所以纺成的线会显得杂乱无章。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将本不相干的事物混在一起,使之变得混乱不清。
  • 使用场景
    拖青紡紫常用于形容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使得事物的本质变得混乱不清。可以用于描述工作中的混乱局面、学习中的杂乱知识、生活中的混乱状态等。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大夫季孙氏因为对政治的不满而离开了齐国。他到了鲁国后,看到鲁国的君主鲁哀公很喜欢纺织,于是季孙氏就教鲁哀公纺线。鲁哀公很喜欢季孙氏纺的线,但是线的颜色却是混乱的,有蓝色的丝线,也有紫色的丝线。季孙氏纺线的技艺很高,但是他有意将两种颜色的丝线拖在一起纺成线,使得纺出来的线显得杂乱无章。后来,人们就用“拖青紡紫”来形容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使之变得混乱不清。
  • 成语结构
    拖青紡紫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1. 这篇文章把历史事件和个人观点拖青紡紫,读起来很难理解。2. 这个项目的管理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各种工作拖青紡紫,进展非常缓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纺织工坊里,将蓝色的丝线和紫色的丝线拖在一起纺成线,结果纺出来的线变得杂乱无章,颜色混杂不清。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纷纭杂沓”、“杂乱无章”等,来增加对混乱、杂乱无序的描述词汇的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里东西太多了,把书和玩具拖青紡紫,找东西都找不到了。2. 初中生:老师一直给我们布置各种作业,导致我们的时间被各种任务拖青紡紫,没有时间休息和玩耍。3. 高中生:学习时要有计划,不要把各种课程和知识点拖青紡紫,否则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