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鞾
tuō xuē
  • 拼 音:tuō xuē
  • 注 音:ㄊㄨㄛ ㄒㄩㄝ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脱靴”。1.脱掉靴子。《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 尝侍帝,醉,使 高力士 脱鞾。” 宋 苏轼 《李太白碑阴记》:“方 高力士 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 太白 使脱鞾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
    (2).典出《旧唐书·崔戎传》:“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鞾断鐙者。”后来即用为故事,表示百姓对去任地方官的挽留。或脱去旧靴,换上新靴,以示遗爱。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事起》:“去任官百姓脱鞾,起於 唐 崔戎 ,歷今遂为故事,即贪酷吏亦用此法。”《醉醒石》第七回:“离任时,也毕竟寻几箇游花百姓,脱靴挽留。”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脱靴是从来的恶套,原不必行。”

  • 基本含义
    指摆脱束缚,解脱自由。
  • 详细解释
    脱鞾是指解开马鞍的缰绳,让马得到自由。引申为摆脱束缚,解脱困境,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人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情境。也可用于形容人放松心情,不受拘束。
  • 故事起源
    脱鞾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夫骥,志也。象曰:踧踖而不能去,施脱其鞍,其义则困。”意思是说骥马志向高远,但受到了困扰,需要解除束缚才能实现理想。后来,脱鞾逐渐成为形容人追求自由和解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为人,谓语为“脱鞾”,表示人主动摆脱束缚。
  • 例句
    1. 他终于脱鞾了,不再受到家庭的束缚,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2. 这个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终于在新的领导下脱鞾了,迎来了和平与繁荣。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马脱鞍的形象联系,想象自己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场景,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相关成语,如“束缚”、“追求自由”等,扩展对脱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放假的时候能脱鞾,不用写作业。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能脱鞾了,可以放松心情了。3. 高中生:即将毕业的我们终于要脱鞾了,迎接新的挑战。4. 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我想脱鞾去旅行,看看世界的美丽。5. 成年人:工作很辛苦,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脱鞾,过上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