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
sān fǎ
  • 拼 音:sān fǎ
  • 注 音:ㄙㄢ ㄈ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称。《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 宋 苏轼 《三法求民情赋》:“用三法而下究,求舆情而上通。”
    (2).指三代之筮法。《左传·僖公四年》“卜之不吉筮之吉” 唐 孔颖达 疏:“ 崔灵恩 以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

  • 英文翻译

    1.【医】three therapeutical methods

  • 基本含义
    指官员执行公务时需遵循的三项法则或原则。
  • 详细解释
    三法是指官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循的三项法则,分别是“法令”、“法规”和“法度”。其中,“法令”指的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令;“法规”指的是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法度”指的是行政法规和各种标准和规范。三法是官员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 使用场景
    三法常常用于讨论官员的廉政建设和公务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在公共管理和政治教育领域,三法也被用来强调官员应该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行事。
  • 故事起源
    三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官员的行政原则。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仁政和官员的廉洁奉公,而三法则是官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法则。
  • 成语结构
    三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官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三法。2. 这位官员违反了三法,被追究责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法”与官员的职责和法律规定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守的三个法则,如同三把尺子,用来衡量官员的行为是否合法和规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和儒家的思想,以及现代政治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尊重老师的权威,按照学校的规定做事,这就是遵守了“三法”。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执行好“三法”。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要遵循法律法规,遵守“三法”原则。4. 大学生:作为将来的公务员,我要牢记“三法”,为人民服务。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三法”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