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伯
xiàn bó
  • 拼 音:xiàn bó
  • 注 音:ㄒㄧㄢˋ ㄅ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爵名。 晋 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南朝 陈 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 元 有县子、县男、无县伯。 明 废。《隋书·百官志上》:“ 陈 承 梁 ……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郡王第一品。秩万石。嗣王、蕃王、开国郡县公,第二品。开国郡县侯,第三品。开国县伯,第四品。并视中二千石。开国子,第五品。开国男,第六品。并视二千石。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并视千石。 关中 、 关 外侯,第九品。视六百石。”

  • 基本含义
    指官职较低的县级官员。
  • 详细解释
    县伯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制,县伯是县级官员中的最低一级,地位较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地位低下、权力有限。
  • 使用场景
    县伯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低或讽刺他人的地位或权力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组织中的地位较低,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影响力。
  • 故事起源
    县伯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县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单位,县级官员的地位较低,相当于现代社会中的地方县长。因此,县伯一词形容地位低下的人就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县”和“伯”。
  • 例句
    1. 他虽然是公司的总经理,但在行业内却只是一个县伯。2. 这个部门的主管只是个县伯,没有决策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县伯在官场中地位低下,只能在一个小县城中执掌一些小事务,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影响力。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职等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员的称谓和地位等信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只是个县伯,没有什么话语权。2. 初中生:虽然他是学生会的成员,但在学校里只是个县伯,没有太多的决策权。3. 高中生:他在社团中只是个县伯,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影响力。4. 大学生:他在学术界只是个县伯,还没有取得太多的研究成果。5. 成年人:虽然他在公司里担任经理职位,但在行业内只是个县伯,没有太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