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
míng sì
  • 拼 音:míng sì
  • 注 音:ㄇㄧㄥˊ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对重大祭祀的美称。《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崇明祀,保小寡, 周 礼也。” 杜预 注:“明祀, 大皥 有济 之祀。” 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驾言巡明祀,致敬在祈年。” 唐 储光羲 《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皇家有恆宪,斋祭崇明祀。”

  • 基本含义
    指明察事理,明智能干的人。
  • 详细解释
    明祀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楚,指人聪明、机智;“祀”表示祭祀,指人有智慧、能力。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明察事理,明智能干的人,指具有才智和能力的人。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机智,能够明辨是非、明察事理,有智慧和能力,通常用于赞美或描述有才智的人。
  •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十二年》记载了明祀的故事。故事中,晋国大夫明祀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而受到人们的赞扬。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事物的是非,并且能够明辨是非,明察事理。因此,人们就用“明祀”来形容聪明、机智的人。
  • 成语结构
    明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是个明祀,能够迅速解决各种问题。2. 她的智慧和能力使她成为了公司的明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明祀这个成语:1. 将“明”字与聪明、明智联系起来,表示人的聪明才智;2. 将“祀”字与祭祀、智慧联系起来,表示人的智慧和能力;3. 将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成语“明祀”,表示聪明、机智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明祀这个成语:1. 了解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明哲保身、明察秋毫等;2. 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聪明才智的重要性和作用;3. 运用明祀这个成语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明祀,能够快速解答数学题。2. 初中生:她是个明祀,能够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高中生:他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了学校的明祀,经常被老师称赞。4. 大学生:她是个明祀,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5. 成年人:他的明祀让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