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秋
yáng qiū
  • 拼 音:yáng qiū
  • 注 音:ㄧㄤˊ ㄑㄧㄡ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 钱谦益 《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史书的通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 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 基本含义
    指秋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景象。
  • 详细解释
    阳秋是由两个词语组成,即“阳”和“秋”。阳指太阳,秋指秋天。阳秋形容秋天的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温适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秋天的美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 使用场景
    阳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秋天的景色,可以用在文章、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来形容秋天的气候宜人,适合户外活动,比如晨练、郊游等。
  • 故事起源
    阳秋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秋水》篇。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阳秋这个成语,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后来,阳秋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阳秋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语组成。
  • 例句
    1. 秋天的阳秋景色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2. 阳秋的天气适宜,正是郊游的好时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阳秋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秋天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大地,景色明媚宜人,这就是阳秋的美好景象。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秋天相关的成语,比如秋高气爽、秋风送爽等,可以加深对秋天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阳秋天气很适合放风筝。2. 初中生:秋天的阳秋景色如画,我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散步。3. 高中生:阳秋的天气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适合读书和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