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然
tiǎn rán
  • 拼 音:tiǎn rán
  • 注 音:ㄊㄧㄢˇ ㄖ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无耻貌;不知羞愧貌。 宋 朱象贤 《闻见偶录·毁古碑猝毙》:“此人之俗陋无知,戕毁古迹,罪莫甚焉。彼忝然不知为非,犹自作札以致 东京 亲故,以为己之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君父含寃,大讐未报,有何面颜,忝然正位!” 朱自清 《旅行杂记》三:“我因为也忝然的做了国文教师,便决然无疑地投到国语教学组旁听。”

  • 基本含义
    感到惭愧、羞耻
  • 详细解释
    忝然表示感到惭愧、羞耻,自觉地认为自己配不上某种荣誉或地位。
  • 使用场景
    忝然常用于表达自谦、自责之情,用于自我评价或对他人的评价。可以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中。
  • 故事起源
    忝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和谦逊,尤其是在面对长辈或高位者时。忝然一词就是表达了这种古代风尚中对自身地位和荣誉的谦虚态度。
  • 成语结构
    忝然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忝”和“然”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我忝然接受这个奖项,但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值得更多的赞扬。2. 面对老师的夸奖,小明忝然不敢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谦虚”、“自责”等词语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忝然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忝列”、“忝居”等,来扩展对忝然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忝然地接受了老师的表扬,但我还要更加努力学习。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他忝然地说:“我只是运气好而已。”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夸奖,他忝然不敢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