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选
yè xuǎn
  • 拼 音:yè xuǎn
  • 注 音:ㄧㄜˋ ㄒ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官吏赴吏部应选。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义>序》:“吾友 洪君 崑霞 ,以诸生高等,贡於太学,遂不就有司之试而謁选以去。” 清 谭嗣同 《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謁选,因乏资,折而至 臺湾 。”

  • 基本含义
    谒选是指拜访帝王或高官显贵,向他们请教或咨询事情。
  • 详细解释
    谒选一词源于古代官员上朝时的仪式。在古代,人们要拜见帝王或高官显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礼仪,其中之一就是谒见和选问。谒选这个成语形容了人们虚心向帝王或高官请教的态度,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 使用场景
    谒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虚心向有智慧、有经验的人请教。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可以用谒选来形容我们向老师、长辈或专家请教的态度。此外,谒选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前辈、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尊敬和礼仪。
  • 故事起源
    谒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董赞传》中。董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品德和才能备受赞誉。有一次,董赞拜见了当时的皇帝,向他请教了一些重要的政务问题,展示了他虚心向学的态度。后来,人们就用“谒选”来形容向有智慧和能力的人请教的行为。
  • 成语结构
    谒选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谒和选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谦虚谒选,向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2. 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谒选,虚心向老师请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谒选”拆分成“谒”和“选”两个字,分别记忆其含义。谒可以联想为“拜见”,表示拜访、见面的意思;选可以联想为“请教”,表示请教、咨询的意思。通过联想和反复记忆,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谒选相关的成语,如“拜师学艺”、“倾听指教”等,来丰富对虚心向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谒选了老师,问了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2. 初中生:我打算谒选一位作家,请教他关于写作的技巧。3. 高中生:考试前,我经常谒选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复习方法。4. 大学生:作为研究生,我要谒选导师,向他请教研究方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