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荪
lán sūn
  • 拼 音:lán sūn
  • 注 音:ㄌㄢˊ ㄙㄨ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音乐美好动人。
  • 详细解释
    兰荪,兰花的香气浓郁,草木的芳香。比喻文章或音乐美好动人,令人陶醉。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优美的文章、动人的音乐、出色的才艺等。
  • 故事起源
    兰荪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郭璞传》中的记载。据说,晋代文学家郭璞的文章非常出色,被人们称为“兰荪”。兰荪一词由此得名。
  • 成语结构
    兰荪是一个形容词的名词化,由兰和荪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文章充满了兰荪之气,令人陶醉。2. 这首曲子的旋律充满了兰荪之美。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朵美丽的兰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代表着文章或音乐的美好动人之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兰荪相关的古诗词或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兰荪的美好之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首歌的旋律充满了兰荪之美,我很喜欢。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充满了兰荪之气,我们都被深深吸引了。3. 高中生:他的散文作品写得非常兰荪,读起来让人陶醉。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音乐配乐非常兰荪,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兰荪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