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然
wěi rán
  • 拼 音:wěi rán
  • 注 音:ㄨㄟˇ ㄖ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动容貌。《汉书·王莽传中》:“惧然祗畏,苇然閔 汉 氏之终不可济。” 颜师古 注:“苇然,变动之貌也。”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姿态端正,像芦苇一样挺立。
  • 详细解释
    苇然一词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苇者,直者也。”意思是说芦苇是一种直立的植物,比喻人的姿态端正挺拔。用来形容人的仪态端庄,举止威严。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姿态、仪态等方面,表达人的庄重、威严、端庄等特征。
  • 故事起源
    据说,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名叫孔丘的学者,他的仪表非常端庄,所以人们常常形容他为“苇然”。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任何仪态端庄、姿态挺拔的人。
  • 成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苇”表示芦苇,第二个字“然”表示如此,形容词性成语。
  • 例句
    1. 他站在讲台上,神情苇然,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领导的仪表苇然,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芦苇这种挺拔的植物,来形象地理解“苇然”的含义。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芦苇丛中,姿态挺拔,仪态庄重,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仪态、姿态相关的成语,如“仪态万方”、“威风凛凛”等,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总是苇然而立,给我们很大的敬畏感。2. 初中生:班长的仪表苇然,给大家树立了榜样。3. 高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苇然挺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4. 大学生:参加领导讲座时,要注意仪表苇然,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保持仪态苇然是树立自信形象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