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上
jiàn shàng
  • 拼 音:jiàn shàng
  • 注 音:ㄐㄧㄢˋ ㄕ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汉书·食货志上》:“宗室有土,公郷大夫以下争於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 穰侯 之富, 安昌 之泰,则有僭上洿浊之累。”《清史稿·爱新觉罗硕託传》:“四年,坐僭上越分,降辅国公。”

  • 基本含义
    指超越自己的身份或权力范围,越级行事。
  • 详细解释
    僭上是由“僭”和“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僭指超越、越过,上指地位、身份等。僭上形容人超越自己的身份或权力范围,越级行事。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傲慢、自大或野心勃勃。
  • 使用场景
    僭上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某人胆大妄为,越权行事,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官员滥用职权,超越自己的权限进行决策,或者形容某个下属越级指挥上司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是成语“僭上”的来源。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起义之初只是一个谋士,但他趁机借兵力消灭了同盟的领导者项羽,接着自封为淮阴侯,这就是“僭上”之意。
  • 成语结构
    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作为一个普通员工,竟然越级指挥副总经理,真是太僭上了。2. 这个小组长总是喜欢僭上,不顾自己的身份,擅自做出决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高高的宝座上,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越级行事,这就是“僭上”。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力相关的成语,如“越权”、“逾越”,以及与傲慢自大相关的成语,如“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班的班长总是喜欢僭上,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擅自做决定。初中生:他平时就很傲慢,老师让他当小组长,他更加僭上了,不顾大家的意见,自己做主。高中生:这个校长太僭上了,明明只是一个校长,却过问太多不该过问的事情,真是烦人。大学生: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家庭背景好,就觉得可以随便僭上,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