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量
jiǎng liàng
  • 拼 音:jiǎng liàng
  • 注 音:ㄐㄧㄤˇ ㄌㄧ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研习思量。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是皆酬酢讲量之事也,岂以此而害夫持养之功哉。” 宋 朱熹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又曰: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

  • 基本含义
    指言谈时要讲究分寸,不可过分夸大或缩小事物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来形容衡量、评估事物的价值。
  • 详细解释
    讲量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讲指说话,量指衡量。它的基本含义是要在言谈中注意分寸,不要过分夸大或缩小事物的重要性。讲量也可以用来形容衡量、评估事物的价值,表示要准确地评判事物的好坏、轻重缓急等。
  • 使用场景
    讲量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表达要言之有物、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的态度。例如,当你在工作中需要评估一个项目的价值时,你可以使用讲量这个成语来表示你要准确地衡量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优劣。
  • 故事起源
    讲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这篇文章中。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后甘与人言之轻重哉?”意思是说,我又不是葫芦,怎么能被人随意评价轻重呢?这句话中的“言之轻重”就是讲量的意思。
  • 成语结构
    讲量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词语组成的,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加丰富的整体,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
  • 例句
    1. 他在评价这个项目时总是能够很好地讲量,不会过分夸大或缩小它的重要性。2. 这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是能够准确地讲量,不偏袒任何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衡量”这个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讲量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实际生活中需要准确评估事物的场景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评价、衡量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讲量的理解,如“分寸”、“权衡轻重”等。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与讲量有关的故事和典故,进一步丰富对该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讲量,不要随便相信别人说的话。初中生: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讲量,不要被表面的因素所迷惑。高中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讲量,不要夸大事实或者缩小问题的重要性。大学生:在研究领域中,我们需要讲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