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律
wēn lǜ
  • 拼 音:wēn lǜ
  • 注 音:ㄨㄣ ㄌ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太平御览》卷五四引 汉 刘向 《别录》:“《方士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生黍穀,今叫 黍谷 。’”后因以“温律”指能生暖气的器物。 宋 欧阳修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 基本含义
    指合乎情理、合适的法律规定或法治原则。
  • 详细解释
    温律是由“温”和“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温”表示温和、和善,“律”表示法律、规矩。温律的意思是指法律规定或法治原则应该温和、合乎情理、合适。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法律规定或法治原则应当公正、合理、人性化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处理问题时秉持着公正、温和的态度。
  • 故事起源
    温律这个成语的起源来自于《汉书·律历志》中的一段记载。据说西汉时期的刘向,他在编纂《列女传》时,得知了一个女子因为丈夫的过失而被判刑,但这个女子却没有怨恨,反而为自己的丈夫辩护。于是刘向感叹道:“温律者,非常之理也。”意思是说,温和的法律是非常合理的。从此,温律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合乎情理、合适的法律规定或法治原则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法律的目的是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应当温律为民。2. 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我们应该秉持温律的原则,公正地处理问题。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温律”联想为一个温和的法官,他在审判案件时总是以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体现了温律的精神。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的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是温律的。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温律的法律知识,知道了法律的重要性。3. 高中生: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遵纪守法、温律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