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竁
míng cuì
  • 拼 音:míng cuì
  • 注 音:ㄇㄧㄥˊ ㄘ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把诛杀的人的姓名、罪行清楚地写在木板上,加其尸身而埋葬。《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 郑玄 注:“明竁,若今楬头,明书其罪法也。” 贾公彦 疏:“为明竁焉者,明用刑以板书其姓名及罪状,著於身,竁壙中也。”

  • 基本含义
    指明显地偷窃或明目张胆地进行盗窃行为。
  • 详细解释
    明竁是一个由“明”和“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显、明确的意思,“竁”表示偷窃、窃取的意思。明竁的含义是指明显地偷窃或明目张胆地进行盗窃行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盗窃行为极其明目张胆,毫不隐秘的情况。
  • 使用场景
    明竁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公然行窃,不顾法律和道德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肆无忌惮地进行违法行为或公然窃取他人财物的人。
  • 故事起源
    明竁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但它的含义是从盗窃行为中衍生出来的。在古代社会中,盗窃行为是严重违法的行为,被视为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人品的低劣。因此,明竁成语的出现是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和批评。
  • 成语结构
    明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和“竁”分别表示明显和偷窃的意思。这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 例句
    1. 他毫不顾忌地明竁了那家商店的货物。2. 这个小偷明竁了那位老人的钱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明竁”这个成语与明显的偷窃行为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小偷明目张胆地偷窃财物的场景,将明竁与明显的偷窃行为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盗窃相关的成语,例如“偷天换日”、“行窃越货”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明竁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明竁了同学的铅笔盒。2. 初中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明竁了别人的手机。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明竁了公共财物,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