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掇
piāo duō
  • 拼 音:piāo duō
  • 注 音:ㄆㄧㄠ ㄆㄧㄠ ㄆㄧ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抄袭,摘录。 明 文徵明 《毛公行状》:“时举子学《易》多事剽掇,以求合於有司,於经义初无发明。”

  • 基本含义
    指盗窃他人的创作或知识,抄袭他人的成果。
  • 详细解释
    剽窃是指没有经过授权或允许,擅自复制、模仿、抄袭他人的作品、成果或知识。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剽窃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商业竞争等领域。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剽窃来描述某人抄袭他人的文章、音乐、艺术作品等行为。在学术界,剽窃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会导致研究成果的失信和声誉的受损。在商业竞争中,剽窃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企业形象的受损。
  • 故事起源
    剽窃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原意是指“掠夺、抢劫”。后来逐渐演变为指抄袭、抄袭。剽窃的行为在古代被视为盗窃的一种形式,被严厉禁止。
  • 成语结构
    剽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剽”是动词,表示抢夺、抄袭的意思;“窃”是动词,表示偷盗、窃取的意思。
  • 例句
    1. 他的论文被发现剽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2. 这部电影被指控剽窃了其他电影的剧情和场景。3. 她在考试中被发现剽窃了同学的答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剽窃”相关的其他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比如,“剽窃”与“抄袭”意思相近,可以联想到“偷窃”、“盗窃”等词语,帮助记忆其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道德规范,了解剽窃行为的后果和对策,以避免自己成为剽窃的受害者或行为者。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避免陷入剽窃的诱惑。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被老师发现剽窃了同学的作业。2. 初中生:这部小说被指控剽窃了其他作家的情节。3. 高中生:她在考试中剽窃了同学的答案,被老师严厉批评。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