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籥
míng yuè
  • 拼 音:míng yuè
  • 注 音:ㄇㄧㄥˊ ㄩㄝ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管乐器名。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籥,乐器。 郭璞 云:‘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 基本含义
    指吹奏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 详细解释
    鸣籥是指吹奏乐器时发出的悦耳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动听、优美。这个成语强调了声音的美妙和引人入胜的特点。
  • 使用场景
    鸣籥常用来形容音乐、歌声、演讲等具有美妙声音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优美动听的场合。
  •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段描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的故事,“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鸣籥”,形容了蝴蝶飞舞时发出的悦耳声音。
  • 成语结构
    鸣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吹奏的长笛声音如鸣籥般动听,让人陶醉其中。2. 这篇文章的文字优美动人,可谓是文人墨客的鸣籥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籥的发音“míng yuè”与美妙的音乐声音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乐器和音乐文化,以及其他形容声音美妙的成语,如“鸾鹄在庭”、“钟鸣鼎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听到了一只小鸟的歌声,就像鸣籥一样美妙。初中生:他吹奏的萨克斯风声音如鸣籥般动听。高中生: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很优美,可以说是现代音乐的鸣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