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唁
wèi yàn
  • 拼 音:wèi yàn
  • 注 音:ㄨㄟˋ 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慰唁 wèiyàn
    [express sympathy for;condole with sb.] 对死者家属表示同情的行为或语言

  • 英文翻译

    1.condole with sb.

  • 详细解释

    亦作“ 慰喭 ”。1.谓对遭丧事者的慰问。《魏书·萧宝夤传》:“ 寳夤 居处有礼,不饮酒食肉,輟笑简言,一同极哀之节。 寿春 多其义,故皆受慰唁。”《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引作“慰喭”。 清 戴名世 《恭纪睿赐慈教额序》:“岁乙酉,闻母 刘太夫人 讣。维时天子暨东宫皆云嗟悼,所以慰唁賙卹之者甚至。”
    (2).安慰,慰勉。 元 袁桷 《车行二十八韵》:“诗成纪劳勷,旅次时慰唁。”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慰唁殷勤问起居,兼有新诗邀我和。”

  • 基本含义
    表示安慰、慰问并表示对不幸或丧失表示同情和慰问。
  • 详细解释
    慰唁是由“慰”和“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慰的意思是安慰、抚慰,唁的意思是慰问、哀悼。慰唁的含义是在别人遭遇不幸或丧失时,表达自己的同情和慰问。这个成语常用于表示对逝者家属的慰问,也可以用于表示对遭受不幸的人或团体的慰问。
  • 使用场景
    慰唁这个成语常用于表示对逝者家属的慰问,例如在葬礼上,可以说“向逝者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唁”。此外,慰唁也可以用于表示对遭受不幸的人或团体的慰问,例如在灾难发生后,可以说“向受灾地区的人民表示深切的慰唁”。
  • 故事起源
    慰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根据史书记载,在古代,慰唁是一种表示对逝者家属的慰问的礼仪。当时,人们在丧葬仪式上会表达对逝者家属的同情和慰问,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慰唁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成语,用于表示对不幸或丧失的慰问。
  • 成语结构
    慰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在这个悲痛的时刻,我们向逝者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唁。2. 我们对受灾地区的人民表示深切的慰唁,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恢复过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慰”字理解为安慰,将“唁”字理解为慰问,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将该成语和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慰唁相关的成语,如“慰问”、“慰藉”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慰唁的表达方式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在同学的爷爷去世后,我去他家慰唁了他一下。初中生:听说地震后很多人受伤,我想去灾区慰唁一下。高中生:在老师离世后,我们全班去慰唁了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