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辟
pēng pì
  • 拼 音:pēng pì
  • 注 音:ㄆㄥ ㄆ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抨击驳斥。 清 魏源 《书<宋名臣言行录>后》:“昌言抨闢,汔再汔四,昭昭国门可悬, 南山 不易矣!”

  • 基本含义
    指批评、指摘、指责。
  • 详细解释
    抨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抨”是动词,意为用力敲打;“辟”是动词,意为揭露、指出。抨辟的意思是批评或指责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
  • 使用场景
    抨辟常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批评和指责。可以用来批评不合理的政策、揭露不道德的行为、指责错误的决策等等。
  • 故事起源
    抨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一书。据说,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公孙朝因为批评了国君的错误决策,被国君赶出了朝廷。公孙朝离开朝廷后,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国君的错误之处,文章中使用了“抨辟”这个词语,意为揭露并批评国君的错误。从此以后,抨辟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动词 + 动词
  •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抨辟了政府的错误决策。2. 这篇文章抨辟了社会问题的根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抨辟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敲打一个目标,然后揭露出目标的缺点或错误,表示对目标的批评和指责。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批评、指责相关的成语,如痛斥、责备、谴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抨辟了我们的懒惰行为,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2. 初中生:父母抨辟了我的游戏成瘾问题,要求我减少游戏时间。3. 高中生:老师抨辟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漠视,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