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吞水
wēn tūn shuǐ
  • 拼 音:wēn tūn shuǐ
  • 注 音:ㄨㄣ ㄊㄨㄣ ㄕㄨㄟ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不冷不热的水。《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这天晚上老太太吃东西吃得不消化,又喝了两口温吞水,夜里就跑了三趟厕所。”常用以形容言谈不着边际,办事不爽利或态度不鲜明。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你记得么,一二八时候, 英国 那种温吞水的态度?” 张英 《老年突击队》:“他名叫 温成书 ,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啥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性格温和柔顺,不积极主动,缺乏决断力和进取心。
  • 详细解释
    形容人态度软弱,不敢有所行动,缺乏积极性和决断力。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性格或者行为,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不敢决断或者不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
  •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源于宋代文学家苏洵的《论语解释》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苏洵的儿子苏轼小时候性格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苏洵对此感到非常担忧。有一天,苏洵带着苏轼去看朋友,朋友煮了一壶开水,放在桌上。苏洵在和朋友交谈时,不经意间把手放在了壶盖上,感到烫手。苏洵立刻用力一推,壶盖掉进了水里。苏洵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苏洵回答说:“这是为了让我的儿子明白,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有决断力和果断力。”此后,苏轼性格逐渐变得坚强,不再温吞水。
  • 成语结构
    温吞水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温”表示温和、柔和;“吞”表示吞咽、不敢表达;“水”表示水。整个成语的结构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性格软弱、缺乏决断力和进取心的形象。
  • 例句
    1. 他的性格太温吞水了,什么事情都不敢主动去做。2. 这个领导对待问题总是温吞水,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
  • 记忆技巧
    将“温吞水”与一个人在温水中慢慢吞咽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温水中慢慢吞咽,表示他的行动缺乏积极性和果断力。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成语的故事和含义,可以扩大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并提高对于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很温吞水的人,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流。2. 中学生:老师总是说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不要像温吞水一样无所作为。3.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积极的进取心,不要温吞水地度过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