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戾
pī lì
  • 拼 音:pī lì
  • 注 音:ㄆㄧ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讹错,不合情理。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一》:“以此为学,博约之序已迷;将此释经,紕戾不少。”

  • 基本含义
    指言行不合乎规矩,不得体,有失体统。
  • 详细解释
    纰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得体,不符合规矩,有失体统。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言行举止不当,或者形容自己的言行失误。它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言行举止应该得体合宜。
  • 使用场景
    纰戾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工作场合中,你可以用它来批评某位同事的不恰当行为;在学校里,老师可以用纰戾来教育学生遵守校规;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用纰戾来描述某人的言行不当。
  • 故事起源
    纰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公孙纰和子姓史官戾,两人都有不得体的言行,被人戏称为“纰戾”。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不当。
  • 成语结构
    纰戾由两个字组成,纰和戾。
  • 例句
    1. 他的言辞纰戾,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2. 这位演员的举止纰戾,丢尽了明星的形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纰戾拆分为纰和戾,纰可以与“皮”联想,表示不得体,戾可以与“力”联想,表示不合规矩。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纰戾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纰戾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含义后,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例如“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纰戾,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老师指出我们班有同学的言行纰戾,需要改正。3. 高中生: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的言行纰戾,引起了观众的批评。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避免纰戾的言行,以保持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