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衣
tái yī
  • 拼 音:tái yī
  • 注 音:ㄊㄞˊ 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泛指苔藓。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唐 钱起 《避暑纳凉》诗:“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宋 林逋 《翠微亭》诗:“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

  • 基本含义
    指长期不洗不换的衣服,比喻长期不变、不更新。
  • 详细解释
    苔衣一词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龙且变,苔衣不变。”意为龙可以变幻,而苔衣却始终不变。这里的苔衣指的是项羽身上所穿的衣服,比喻某些事物长期保持不变,没有改革或更新。
  • 使用场景
    苔衣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不变,缺乏创新和进步的情况。可以用于批评某些机构、组织或个人守旧不变,不愿意改革和进步。
  • 故事起源
    苔衣一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项羽。项羽是中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身上的苔衣代表了他坚守本心,不受外界影响的品质。
  • 成语结构
    主语为“苔衣”,动词为“不变”。
  • 例句
    1. 他的思想观念就像苔衣一样,长期不变。2. 这个机构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仍然像苔衣一样,没有改变。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苔衣”与长期不变、不更新的事物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苔衣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项羽和苔衣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他的衣服就像苔衣一样,从来不变。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教学方式一直没有改变,已经像苔衣一样,没有创新。3. 高中生:这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已经多年没有改革,已经变成了苔衣,需要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