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于思
qì jiǎ yú sāi
  • 拼 音:qì jiǎ yú sāi
  • 注 音:ㄑㄧˋ ㄐㄧㄚˇ ㄧㄩˊ ㄙㄞ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左传·宣公二年》:“ 宋 城, 华元 为植,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復,于思于思,弃甲復来。’” 杜预 注:“于思,多鬢之貌。”本为 宋 筑城者讥笑络腮胡子败将 华元 之语,后用“弃甲于思”戏谑应试落第。 清 赵翼 《慰蕺园下第》诗:“生花不律行将秃,弃甲于思忍復来。”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其《题号舍》诗曰:‘年年弃甲笑于思,依旧青鞋布袜来。’”

  • 基本含义
    弃掉兵器,投入思考。
  • 详细解释
    弃甲于思是一个古代典故,指的是放下武器,沉思反省。这个成语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在面对困难或冲突时,不仅要用武力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深思熟虑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争论时,放下争斗的态度,转而用智慧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它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冲突中保持冷静,不轻易使用暴力。
  • 故事起源
    弃甲于思的故事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在楚汉战争中,楚军主帅项羽与汉军主帅刘邦决战。刘邦派遣韩信偷袭楚军,楚军大败。项羽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一片草地,他觉得这里非常适合休息。然而,他的亲信劝他离开,他却决定弃甲于思,放下武器,坐在草地上思考战局。最终,他选择了投降刘邦,成为刘邦的俘虏。
  • 成语结构
    弃甲于思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弃”表示放弃,“甲”表示甲胄, “于”表示在,“思”表示思考。
  • 例句
    1.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弃甲于思,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2. 他们不再通过暴力解决争端,而是选择弃甲于思,进行和平谈判。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拆解为“弃甲”和“于思”两部分记忆。弃甲表示放弃兵器,于思表示投入思考。可以想象一个战士放下手中的武器,坐在地上深思熟虑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典故、历史书籍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楚汉战争和项羽的故事,以加深对弃甲于思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弃甲于思,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2. 初中生:面对同学之间的冲突,我们应该弃甲于思,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弃甲于思,用智慧和思考来应对挑战。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应该弃甲于思,用理性和智慧来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