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庶
sān shù
  • 拼 音:sān shù
  • 注 音:ㄙㄢ ㄕ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玄宗 废太子 瑛 、 鄂王 瑶 、 光王 琚 为庶人,时称“三庶”。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惩戒》:“ 李林甫 秉政,阴中计於 武妃 ,将立其子以自固, 武妃 亦结之,乃先黜 九龄 ,而废太子。太子同 鄂王 瑶 、 光王 琚 同日并命,海内痛之,号为三庶。” 宋 杨万里 《涪溪赋》:“观其一过不父,日杀三庶,其人纪有不斁矣夫!”

  • 基本含义
    指贫穷、卑微的人。
  • 详细解释
    三庶是由“三”和“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意味着不止一位;“庶”表示卑微、普通的意思。三庶合在一起,表示贫穷、卑微的人。这个成语原本用来描述社会底层的人群,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贫困和卑微的身份。
  • 使用场景
    三庶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和日常口语中,用来形容社会底层人群或者自称贫穷的人。它可以用来表达对贫穷人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批评,或者用来自嘲贫穷的身份。
  • 故事起源
    三庶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在古代社会,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庶民的地位往往比较低下。三庶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贫穷、卑微的人。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距和贫富不均的现象。
  • 成语结构
    三庶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出身三庶,但凭借努力,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2. 这个小说以三庶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庶”与“贫穷、卑微”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贫穷、卑微的人,他们可能是社会底层的人群,被称为三庶。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贫穷、卑微相关的成语,如“穷困潦倒”、“贫苦人家”等,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狗狗很三庶,总是很可怜地看着我要吃的食物。2. 初中生:在这个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三庶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评。3. 高中生:虽然他来自三庶之家,但他不放弃努力,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