蝻虫
nǎn chóng
  • 拼 音:nǎn chóng
  • 注 音:ㄣㄢˇ ㄔㄨㄙ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蝗的幼虫。 宋 晁补之 《阎子常携琴入村》诗:“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微不足道、无能为力。
  • 详细解释
    成语“蝻虫”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句话:“蝻蝣者,蚕也,蜉蝣者,蜂也。”意思是蚕是蝻蝣,蜂是蜉蝣。后来,人们将“蝻蝣”和“蜉蝣”合并成“蝻虫”,用来比喻微不足道、无能为力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力低下、无能为力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很弱,或者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很小,无关紧要。
  • 故事起源
    蝻虫原指蚕和蜂,它们都是昆虫,但是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异。蚕是蝻蝣,它们只会吃桑叶、吐丝做茧,很少有其他的能力;而蜂是蜉蝣,它们可以采蜜、建巢、保卫巢穴等。由于蚕和蜂在能力上的差距,人们将“蝻蝣”和“蜉蝣”合并成“蝻虫”,用来比喻无能为力的人或事物。
  • 成语结构
    蝻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词语组成。
  • 例句
    1. 他在学校里只是个蝻虫,什么都不会。2. 这个项目对公司来说毫无意义,简直就是个蝻虫。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蚕”和“蜂”两个词语联想到蝻虫,再联想到无能为力的人或事物。
  •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能力相关的成语,如“蜉蝣撼树”、“亡羊补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只是个蝻虫,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2. 初中生:这个球队的后卫太差了,简直是个蝻虫。3. 高中生:这个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微乎其微,可以说是个蝻虫。4. 大学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不能当蝻虫。5. 成年人:他的工作能力太差了,简直就是个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