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纳使
xiàn nà shǐ
  • 拼 音:xiàn nà shǐ
  • 注 音:ㄒㄧㄢˋ ㄣㄚˋ ㄕ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时匦院主持人,专管臣民书奏之官。原称匦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后 时,投匭者或不陈事,而谩以嘲戏之言。乃置使閲其书奏…… 明皇 以‘匭’字声似鬼,改‘匭使’为‘献纳使’。 乾元 初,復其旧名。” 唐 杜甫 有《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参见“ 匭院 ”。

  • 基本含义
    指被派遣去献纳的使者。
  • 详细解释
    献纳使是指被派遣去向外国或外地献纳的使者。献纳使一般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派遣的代表,负责向上级政权或其他国家献纳贡品或税收。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献纳使的身份和任务。
  • 使用场景
    献纳使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被派遣去献纳的使者,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被派遣或委托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可以用于形容被派遣去外地或国外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
  • 故事起源
    献纳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各个国家或地方政权会派遣使者去向上级政权或其他国家献纳贡品或税收。这些使者被称为献纳使,他们的任务是代表自己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向上级政权或其他国家献纳。因此,献纳使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身份和任务。
  • 成语结构
    献纳使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
  • 例句
    1. 他被任命为献纳使,负责向外地献纳。2. 这位献纳使将会带着我们的礼物去见上级政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献纳使的发音与“闲那是”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闲着没事,突然接到任务被派去献纳,因此成为了献纳使。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献纳制度,了解不同朝代的献纳方式和献纳使的角色。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政府和外交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在历史课上学到了献纳使这个词语,它是指被派去献纳的使者。2. 初中生:在古代,献纳使是负责向上级政权或其他国家献纳的代表。
  • 3. 高中生
    献纳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被派遣去外地或国外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4. 大学生:在中国古代,献纳使是负责向上级政权或其他国家献纳贡品或税收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