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克
póu kè
  • 拼 音:póu kè
  • 注 音:ㄆㄡˊ ㄎ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掊剋 ”。亦作“ 掊刻 ”。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诗·大雅·荡》:“曾是彊御,曾是掊克。” 毛 传:“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 朱熹 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报虐以威,殃亦凶终。”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窥掊尅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掊刻之心,无文之弊,不生於刀笔之下矣。”《新唐书·韩滉传》:“ 德宗 立,恶 滉 掊刻,徙太常卿。” 宋 王安石 《兼并》诗:“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元典章·兵部一·军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渐将军户侵损。”《明史·彭时传》:“光禄寺採办,各城门抽分,掊剋不堪。” 章炳麟 《訄书·消极》:“近岁掊克之尽,赂鬻之彰,誃馆之侈,蚩贱所发愤也。”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力不及,力量不够。
  • 详细解释
    掊克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掊”是指用力猛击,而“克”则表示力量不够。因此,掊克形容人的力量不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
  • 使用场景
    掊克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力量不够,无法应对或完成任务。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体育竞技等。
  • 故事起源
    掊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文公打猎时遇到了一只猛兽,他用力掊击,但却没有成功。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后来形容力量不够、无法完成任务的成语掊克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掊克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掊”是动词,表示用力猛击;“克”是名词,表示力量不够。
  • 例句
    1.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还是掊克了。2. 这个项目太庞大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手,否则会掊克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掊克”与力量不够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掊击,但是力量不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 延伸学习
    掊克是一个形容词,可以与其他形容词、动词等词语搭配使用,进一步丰富表达。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跑步比赛中掊克了,因为他没有好好训练。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掊克了,因为他没有充分准备。3. 高中生:她在比赛中掊克了,因为她的对手太强大了。4. 大学生:他在找工作时掊克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5. 成年人:她在面对家庭问题时掊克了,因为她没有足够的解决方法。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