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檄
tǎo xí
  • 拼 音:tǎo xí
  • 注 音:ㄊㄠˇ ㄒ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声讨罪行的檄文。 清 曾羽王 《乙酉笔记》:“郡城诸生,遍出讨檄,举国若狂。”

  • 基本含义
    指根据檄文的呼召而起兵讨伐。
  • 详细解释
    讨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讨”意为讨伐、讨要,指消除不公、惩罚恶人;“檄”意为檄文、檄书,指用文字发出的讨伐呼声。讨檄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针对不公、恶行发出讨伐的意愿。
  • 使用场景
    讨檄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不公、恶行的强烈反应和讨伐行动,可以用于讨论社会公正、道德问题等方面,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对不公正待遇的抵抗或反击。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对腐败官员的讨伐、群众对不公正法律的抗议等情境。
  • 故事起源
    讨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檄文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命令和宣言,用于动员士兵、号召民众,传达军队指挥官的意图。讨檄这个成语源于檄文的使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不公、恶行的强烈反应和讨伐行动。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讨檄”,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1. 人们纷纷发起讨檄,要求严惩那些腐败的官员。2.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用讨檄的言辞谴责那些欺诈行为。3. 这个国家的民众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檄行动,要求改革不公正的法律。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讨檄”这个成语进行分解记忆。将“讨”字想象成一个勇敢的人在讨伐不公,将“檄”字想象成一封激动人心的呼召信。通过将成语的含义与形象进行联系,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 延伸学习
    如果对讨檄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时期檄文的使用和影响,以及其他与讨伐、正义相关的成语,如“剿匪”、“除恶务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勇敢地讨檄欺凌我们的同学,让校园更加和谐。2. 初中生: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讨檄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保护我们的家园。3. 高中生:面对不公正的考试制度,我们要发起讨檄,争取公平的竞争机会。4.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用智慧和行动讨檄社会不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