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相
táo xiāng
  • 拼 音:táo xiāng
  • 注 音:ㄊㄠˊ ㄒㄧ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 基本含义
    逃避责任、逃避处罚
  • 详细解释
    逃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逃”表示逃避,第二个字“相”表示责任或处罚。逃相的基本含义是指逃避责任或逃避处罚的行为。
  • 使用场景
    逃相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承担责任、逃避惩罚的人。它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或者形容那些不敢面对自己错误行为后果的人。
  • 故事起源
    逃相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但他却不愿意承认,而是选择逃避责任。他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惩罚,最终成功逃脱了处罚。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逃避责任的象征,形成了成语“逃相”。
  • 成语结构
    逃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合在一起形成了逃避责任的意思。
  • 例句
    1. 他一直在逃相,从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2. 这种逃相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 记忆技巧
    记忆逃相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逃”字和“相”字分别记忆,分别记忆它们的基本含义。2. 将“逃”字和“相”字连在一起,想象一个人在逃跑的同时还要避开责任或处罚,形象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逃相的故事背景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同时,学习其他与逃避责任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逃脱法网”等,可以扩展词汇量和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逃相,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不要逃相,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3. 高中生:面对挑战时,不要逃相,要勇敢面对。4. 大学生及成年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