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
sān jiù
  • 拼 音:sān jiù
  • 注 音:ㄙㄢ ㄐㄧ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 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2).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惟死罪当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

  • 基本含义
    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了成熟或者合适的状态。
  • 详细解释
    三就是一个表示事物发展到合适阶段的成语。它强调了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最终达到了一个稳定、成熟或者合适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过程,强调了时间和过程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成长、工作的进展、项目的推进等。
  • 故事起源
    《后汉书·徐憲傳》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徐憲在任职太尉时,对于决策的态度。徐憲说:“三就之後,不可改也。”意思是在决策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调整之后,就不应该再随意改变。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三就”作为一个成语,用来表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稳定状态。
  • 成语结构
    三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复杂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项目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和改进,现在已经三就了,可以开始正式实施了。2. 他的性格经过了多年的锤炼,现在已经三就了,变得成熟稳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就”与“三角尺”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三角尺的形状,三个边角都是直角,表示事物发展到合适的状态,就像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一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成语,如“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的写字已经三就了,不再那么难看了。2. 初中生:这个班级经过了一年的培养,现在的团队合作已经三就了,大家默契十分好。3. 高中生: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已经三就了,可以迎接大学的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