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iān shōu bìng cǎi ㄐㄧㄢ ㄕㄡ ㄅㄧㄥˋ ㄘㄞˇ

    兼收并采(兼收並採) 

    亦作“ 兼收并採 ”。广泛收罗采用。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宋 苏轼 《密州到任谢执政启》:“欲隆太平极治之风,故开兼收并採之路。”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上:“凡此诸书,皆当兼收并採,不可以其不列学官而偏废之。”

    见“ 兼收并采 ”。

  • 基本含义
    兼容并蓄,广泛吸纳各种好的事物。
  • 详细解释
    指广泛吸纳各种好的事物,不拘泥于一种观念或方式,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具有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学习不断进取,从各种不同的事物中汲取养分,使自己不断进步。后来演变为成语“兼收并采”。
  • 成语结构
    兼收并采是由“兼收”和“并采”两个词组成的,表示一种包容和吸纳的意思。
  • 例句
    1. 他是一个兼收并采的学者,涉猎广泛,知识面很宽。2. 这个组织兼收并采,吸纳了各种不同的人才和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兼收并采”拆分为“兼收”和“并采”两个词来记忆。同时,可以将其与“广博”、“包容”、“吸纳”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等。同时,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兼收并采,多读书,多学习。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兼收并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应该兼收并采,不拘泥于一种学科,而是广泛涉猎各种领域。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兼收并采的地方,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兼收并采,吸纳各种新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