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hì ér bú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ㄕㄧˋ ㄦˊ ㄅㄨˊ ㄐㄧㄢˋ ,ㄊㄧㄥ ㄦˊ ㄅㄨˋ ㄨㄣˊ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亦作“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云笈七籤》卷二:“唯吾 老君 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基本含义
    形容对现实中明显的问题或困难选择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故意回避或无视眼前的问题或困难,不愿意去面对或解决它们。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明知道问题存在却选择不去解决或不愿意去面对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或对他人的困境视若无睹的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上》中。其中,孟子的一个学生告诉孟子,他听到有人说他的老师是一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孟子回答说:“人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者,非天生也,由人教也。”这句话意味着这种行为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教育或环境造成的。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视而不见”表示对问题的视而不见,而“听而不闻”表示对问题的听而不闻。
  • 例句
    1. 他总是视而不见身边的困难,从不主动去解决。2. 政府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听而不闻,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闭上眼睛,听到了一些声音,但选择不去关注,也不愿意去听它们。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成语,如“视若无睹”和“对牛弹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告诉妈妈我饿了,但她视而不见,继续忙自己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问题总是听而不闻,从不给予解答。3. 高中生:政府对于环境问题一直视而不见,导致了严重的污染。4. 大学生:有些人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对他人的困境视而不见,这是很自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