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
yì shí
  • 拼 音:yì shí
  • 注 音:ㄧˋ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不同时候。《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絳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后;他时。《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 英文翻译

    1.【医】 heterochronism

  • 基本含义
    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
  • 详细解释
    异时指的是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时间。它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时间点或时期之间的差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较不同时间下的情况、事物或者观点。
  • 使用场景
    异时常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演变等。它可以用来说明不同时代的差异、对比不同阶段的发展、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等。
  • 故事起源
    异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一书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昭公想要任用一个能够辅佐自己的大臣。昭公问身边的人:“我这个时代是否有能力辅佐我的人?”大臣们都回答:“没有。”最后,有一位智者说:“不是这个时代没有能力辅佐您的人,而是您这个时代的人不能够辅佐您。”这位智者的回答意味着,昭公需要寻找异时的人,也就是不同时代的人才能够辅佐自己。
  • 成语结构
    异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异”表示不同,而“时”表示时间。
  • 例句
    1.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异时的文化。2. 这个电影通过对比异时的生活方式,展示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异时”与“不同时期”这个词组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来加深对异时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学习关于历史、社会、文化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异时的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爸爸妈妈的生活很异时,他们小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2. 初中生: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异时差异很大。3. 高中生:异时的文化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有很大的不同。4. 大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历史知识,来了解异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