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匜
pán yí
  • 拼 音:pán yí
  • 注 音:ㄆㄢˊ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盤匜: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战国策·赵策三》:“夫 吴王 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元史·祭祀志三》:“皇帝拭瓚讫,内侍奠盘匜。”《镜花缘》第八九回:“剧怜偏网罟,始克奉盘匜。”
    槃匜:古代盥洗用具。注水用匜,承水用槃。《仪礼·公食大夫礼》:“小臣具槃匜,在东堂下。” 郑玄 注:“为公盥也,公尊不就洗。”《后汉书·礼仪志下》:“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槃匜一具,杖、几各一。”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 晋 氏献容三废后,拂庐犹自捧槃匜。”

  • 基本含义
    形容一个人的心思或计划周密细致。
  • 详细解释
    盘匜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盘”指的是盘子,用来装饰食物的容器,“匜”指的是饭匙,用来舀食物的工具。在古代,盘匜是饭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人们对于饮食的认真态度。因此,盘匜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心思或计划周密细致,就好像准备饭食一样仔细。
  • 使用场景
    盘匜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计划或安排非常周密,没有丝毫马虎之处。例如,在工作中,一个盘匜的人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在学习中,一个盘匜的学生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部就班地执行。
  • 故事起源
    盘匜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据说,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宰相叫孙武子,他非常重视饮食的细节和仪式。有一次,孙武子准备宴请客人,他亲自监督厨师们准备菜肴,并且亲自品尝每一道菜。他特别注意到一道菜的盘子上有一粒米粒,于是他责备厨师没有把菜端正地摆在盘子中心。这个故事表明了孙武子对于饮食的细致认真,从而引申为盘匜成语的含义。
  • 成语结构
    盘匜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盘”是名词,表示装饰食物的容器;“匜”是名词,表示舀食物的工具。
  • 例句
    1. 他对于每一项工作都是盘匜般细致周密,因此很少出错。2. 她的学习计划总是盘匜般的精确,从不拖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盘匜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准备一顿盛宴时,他仔细地摆放着各种菜肴,用匙子舀起食物,然后装在盘子里。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盘匜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于盘匜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周密计划或细致安排相关的成语,例如“细水长流”、“周而复始”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为了过生日,把每一个朋友的礼物都盘匜般地摆放在桌子上。2. 小学生: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小红制定了一个盘匜般细致的学习计划,每天按时完成。3. 初中生:为了顺利组织学校活动,学生会成员们盘匜般地安排好每一个细节。4. 高中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小李每天都制定盘匜般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坚持不懈地执行。以上是关于成语“盘匜”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