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蒜
yín suàn
  • 拼 音:yín suàn
  • 注 音:ㄧㄣˊ ㄙ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银质蒜条形帘钩,用以钩帘。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倪璠 注:“银钩若蒜条,象其形也。” 宋 欧阳修 《帘》诗:“银蒜钩帘宛地垂,桂丛乌起上朝暉。”
    (2).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宋 蒋捷 《白苧》词:“琼苞未剖,早是东风作恶。旋安排、一双银蒜镇罗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银蒜双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櫳。” 张友鹤 校注:“银蒜,也叫帘押,是镇压帘子下端,免得被风吹动的一种器具。用银子製成,形如蒜头,所以叫做银蒜。”

  • 基本含义
    比喻人的嘴巴能说会道,善于辩论、辩驳。
  • 详细解释
    银蒜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银和蒜。银指的是白银,蒜指的是大蒜。大蒜是一种有辣味和特殊气味的食物,而白银则象征贵重。银蒜这个成语比喻人的嘴巴像大蒜一样辣,能够辩论、辩驳得非常厉害。
  • 使用场景
    银蒜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口才极好,能够巧妙地说服他人的人。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或者争论中,银蒜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用言辞和逻辑说服对方的人。
  • 故事起源
    银蒜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张汝舟的官员,他擅长辩论和辩驳。有一次,他在朝廷上与其他官员争论时,他的辩论技巧非常出色,使得其他人无法反驳他的观点。因此,人们形容他的嘴巴像大蒜一样辣,能够辩论得非常厉害,从而形成了“银蒜”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成语为“银蒜”,没有具体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口才真是银蒜,每次辩论都能说服对方。2. 这位律师的辩护技巧就像银蒜一样,无人能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嘴巴里面塞满了大蒜,然后他用银质的刀子将大蒜切碎,嘴里喷出一股辣味和气味,象征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和口才相关的成语,如“舌战群儒”、“口若悬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辩论技巧就像银蒜一样,每次辩论都能说服大家。2. 初中生:这位同学的口才真是银蒜,每次演讲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3. 高中生: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强,每次辩论都能用银蒜般的辩论技巧击败对手。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他的辩论能力就像银蒜一样,能够令人佩服。5. 成年人:他的辩论技巧很厉害,口才就像银蒜一样,让人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