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悌
shùn tì
  • 拼 音:shùn tì
  • 注 音:ㄕㄨㄣˋ ㄊ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逊顺孝悌。《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贤有五品:谨敕於家事,顺悌於伦党,乡里之士也。” 宋 叶适 《睦山堂铭》:“地称顺悌之名,居袭昆仍之久。”参见“ 顺弟 ”。

  • 基本含义
    顺从尊长,遵循礼法。
  • 详细解释
    顺悌是由《论语》中的一句话演变而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孝顺父母,不远离他们,如果要离开,也应该有个合适的理由。顺悌强调尊敬和顺从长辈,遵守传统礼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 使用场景
    顺悌常用于教育、家庭、社会等场景,强调尊重和服从长辈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引用顺悌来教育学生要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和长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用顺悌来教育子女要遵循家规、尊重父母;在社会交往中,顺悌可以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威。
  • 故事起源
    顺悌的故事起源于《论语·为政》篇。当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是否应该远离家乡去追求更高的官职时,孔子回答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也成为了顺悌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顺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第一个字“顺”表示顺从、遵守,第二个字“悌”表示孝顺、尊敬。
  • 例句
    1.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顺悌老师的教导,认真学习。2. 孩子们要懂得顺悌父母的意愿,不要轻易违背他们的规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顺悌这个成语:1. 将“顺悌”这个成语写在卡片上,每天复习一遍,加深记忆。2. 将该成语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比如回忆一下自己孝顺父母的事情,加强记忆联结。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重要价值观,如孝顺、忠诚、礼仪等,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应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顺悌老师的教导,听话做作业。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顺悌父母的期望,努力学习。3. 高中生:尊重老师、顺悌长辈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4. 大学生:顺悌父母是我们孝顺的表现,也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