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炉
xūn lú
  • 拼 音:xūn lú
  • 注 音:ㄒㄩㄣ ㄌ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薰鑪 ”。用于熏香等的炉子。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 清 唐孙华 《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 ,施与 青羊宫 的。”

  • 基本含义
    指炉中的香气,比喻学问或文化的积累。
  • 详细解释
    薰炉是古代用来燃烧香料的器具,产生的香气可以净化空气,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成语“薰炉”比喻学问或文化的积累,表示一个人对知识的广泛学习和深入钻研。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深厚。
  • 故事起源
    成语“薰炉”最早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是古代的名人,他小时候聪明好学,经常到书院中学习。有一次,他学习的书院里燃起了一炉香,香气扑鼻,使人心旷神怡。范睢对此感到非常开心,并在书院门前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薰炉”二字,以表达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 成语结构
    主语+薰炉
  • 例句
    1. 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真是一个真正的薰炉。2. 这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真正的薰炉。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薰炉”比作一个知识的集散地,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充满香气的薰炉旁边,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温暖。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薰炉”相关的成语,例如“薰风点翠”、“薰莸同器”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课堂就像一个薰炉,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薰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3. 高中生:这所学校是一个真正的薰炉,培养了很多学术精英。4. 大学生:大学生活就是一个薰炉,可以在这里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5. 成年人: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薰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