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
zhuō nuò
  • 拼 音:zhuō nuò
  • 注 音:ㄓㄨㄛ ㄋㄨ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捉拿,捕捉。 唐 苏颋 《禁断女乐敕》:“睠兹女乐,事切骄淫,伤风害政,莫斯为甚……仍令御史金吾,严加捉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公岳 下捕之,志取最巨者,然捉搦不得,止得大鱼中一最小者。”
    (2).握持;捉摸。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而议论偏窳,才气又足以拯之,东击而西驰,南攻而北走,不可端倪捉搦。”
    (3).捉弄;戏弄。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水客》:“叔伯兄弟又以地不佳,时日不合,将不利某房为辞,咸捉搦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婢固引与狎,捉搦不释。”

  • 基本含义
    捉拿、逮捕
  • 详细解释
    捉搦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捉”意为抓住、逮捕,而“搦”则表示拘束、限制。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抓住、逮捕或限制某人的行动。
  • 使用场景
    捉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抓捕犯人、逮捕罪犯的情景。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比喻限制某人的行动自由,或者阻碍某人实现目标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捉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相传,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大师,他技艺高超,制作的家具精美绝伦。有一天,国君听说了鲁班的名声,决定将他捉搦起来,让他为自己制作家具。然而,鲁班聪明机智,他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机,并最终得到了国君的赏识。
  • 成语结构
    捉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捉”和动宾短语“搦”组成。
  • 例句
    1. 警察终于捉搦了那个逃犯。2. 这个法律条款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捉搦了他们的行动。
  • 记忆技巧
    可以尝试将“捉搦”这个成语与逮捕罪犯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警察抓捕罪犯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逮捕、抓捕相关的成语,如“逮捕要点”、“围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捉搦了一只小蚂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 小学生:警察叔叔们勇敢地捉搦了那个坏人。3.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法律捉搦了犯罪分子的行动自由。4. 高中生:学业的压力常常捉搦着我,让我感到无法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