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德
xiōng dé
  • 拼 音:xiōng dé
  • 注 音:ㄒㄩㄥ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违背仁德的恶行。《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孝经·圣治》:“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 邢昺 疏:“凶谓悖其德礼也者,悖犹逆也,言逆其德礼则为凶也。”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清 唐甄 《潜书·居室》:“上德者少,凶德者少,中德者恒多。中德者,道之善则善,道之不善则不善,唯凶德不移。”

  • 基本含义
    指恶劣的品德和行为。
  • 详细解释
    凶德是由“凶”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凶指恶劣、凶恶,德指品德、道德。凶德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极其恶劣,违背道德伦理,做出令人愤慨的事情。
  • 使用场景
    凶德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非常恶劣,违法乱纪,不顾道德伦理,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可以用于批评和谴责某人的恶行。
  • 故事起源
    凶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子罕的人,他的行为极其恶劣,凶恶不堪。他在昭公面前表现出一副谦虚恭顺的样子,但背地里却心怀恶意,不断陷害昭公的亲信。最后,昭公发现了子罕的真面目,对他的恶行感到非常愤慨,因此形成了凶德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凶德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其中形容词是凶,名词是德。
  • 例句
    1. 这个人凶德双全,做尽坏事,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2. 他的凶德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强烈谴责。3. 这个案件揭露了那个人的凶德本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凶德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容凶恶,做出恶劣行为,完全违背了道德准则,这样就能够记住凶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学习凶德这个成语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善恶有报”、“品德高尚”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提高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欺负同学,偷别人的东西,真是凶德满身。2. 初中生:这个人打架斗殴,欺负弱小,简直就是凶德之人。3. 高中生: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堪称凶德滔天。4. 大学生:社会上的一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充满了凶德。这就是关于“凶德”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