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
yù shǐ
  • 拼 音:yù shǐ
  • 注 音:ㄧㄩˋ ㄕ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御史 yùshǐ
    (1) [the censor]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
    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齐康。

  • 详细解释

    (1).官名。 春秋 战国 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 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 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史记·萧相国世家》:“ 秦 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何 乃给 泗水 卒史事,第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 基本含义
    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 详细解释
    御史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位,由皇帝任命,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御史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腐败,保护百姓的利益。御史可以进行巡视和调查,对一切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严惩。御史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是皇权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
  • 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御史这个词语用得较少,但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负责监督和检查其他人行为的人,例如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审计人员。
  • 故事起源
    御史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起初是指负责监察官员的职位,后来逐渐演变为专指皇帝任命的监察官员。御史的权力非常大,可以对官员进行调查和惩罚,因此在古代官员们对御史非常惧怕。
  • 成语结构
    御史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1. 这位御史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坚决打击了一批贪官。2. 御史的到来让官员们心生畏惧,不敢再做违法乱纪之事。
  • 记忆技巧
    想要记忆御史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和监察制度。可以想象一个身穿古代官服,手持刑杖的官员在巡视和调查官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制和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御史的具体职责和地位,以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御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职位,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初中生:御史在古代中国官制中的地位非常高,可以对官员进行调查和惩罚。高中生:御史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腐败,保护百姓的利益。大学生:现代社会也有类似御史的职位,例如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其他人行为。